在普洱茶回收这行当里,一款茶能卖出什么价,多半要看它的内在品质。而 “茶气” 和 “韵味” 这两个词,不光是老藏家品茶时的行话,更是回收时讨价还价的关键。要是能把这两个概念说明白、讲透彻,交易的时候就能更准确地体现茶叶的价值,议价空间自然也就大了。
茶气这东西,可不是随口说的 “感觉”,而是能实实在在描述出来的身体和感官反应。你想啊,茶汤喝下去,舌头上像有小针扎似的冒口水,这叫 “瞬时生津”;喉咙里先是有点苦,慢慢又变甜了,这是 “回甘冲刺”;有时候肚子里还会暖暖的,像有股热流往下走,好的老茶常有这情况,甚至手指头还会有点发麻。
不同的茶气表现,直接关系到茶叶能不能存出好价钱。就拿放了 15 年以上的勐海 7572 熟茶来说,它的茶气很有特点,第三泡开始发力,到第七泡达到最好,肚子里的热乎劲儿能持续 20 多分钟。要是你能把这些都说清楚,回收的人一听就知道这茶转化得怎么样,不会只看年份随便给个价。
再说说韵味,这可是普洱茶口感和香气的综合体现,在回收的时候能拆成好几个方面来看。“喉韵” 就是茶咽下去后,喉咙里的感觉能留多久。5 秒内就没了的是 “短韵”,能留 5 到 10 秒的是 “中韵”,超过 10 秒的就是 “长韵”。老班章生茶的喉韵就很特别,喝着有点冲,但过后喉咙里又清凉又回甘。
“陈韵” 就和放的时间有关系了。放了 5 到 10 年的中期茶,闻着有股木头香,还带着点温润的感觉;要是有上百年的老茶,那陈韵里就会有药香和枣香混在一起。还有像 “蜜韵”“兰韵”“枣韵” 这些,都能看出茶叶的产地和制作工艺好不好。比如易武正山的春茶,那 “蜜韵” 一入口就有,而且泡的次数越多,甜味越明显。
回收的时候,你要是能说 “这款 80 年代 7542,泡到第五泡,蜜韵就变成明显的枣香了,喉韵能留 18 秒”,可比光说 “这茶好喝” 管用多了。这其实就是给茶叶的价值定了个准星。
在普洱茶回收交易里,会不会用专业术语,差别可大了。普通人可能就说 “这茶喝着舒服”,懂行的人却能说 “这茶第二泡的时候,舌头两边就冒口水,味道先是苦的,后来变甜,最后还有陈香,分三段呢”。就因为这,收购的人给价都不一样,前者可能就按普通喝茶的价算,后者说不定就当精品收藏级来估价了。
就像一款 90 年代的勐宋古树茶,你要是能说 “这茶的茶气有点特别,每泡间隔 30 秒,还会再热一次,冷了的杯子里都能闻到明显的山野韵”,收购的人就知道你懂行,给的价也会更实在,不会随便给个低价试探。
不过对一般藏家来说,要把茶气和韵味评得准可不是件容易事。这时候像茶叶回收网这样的专业平台就派上用场了。平台有专门的表格给茶气的持久性打分,还有测评体系来定义韵味等级。比如用几颗星标茶气能持续多久,用 “喉韵 12 秒 + 陈韵明显” 来说明韵味怎么样。这样一来,卖家知道自己的茶好在哪,收购的人报价也有依据,专业术语的价值就能实实在在体现在价钱上了。
说到底,在普洱茶回收里,把 “茶气” 和 “韵味” 说明白,就像手里有了把衡量价值的尺子。用行话把茶叶的特别之处说清楚,议价的时候就不是瞎喊价,而是凭品质说话,这才能让茶叶卖出应有的价钱。
茶叶回收网版权所有,发布者:茶叶回收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yhsw.com/681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