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家收储普洱茶时,总爱盯着茶叶表面那层细细的毫毛 —— 这不起眼的小东西,真能判定茶品好坏吗?那些附着在嫩芽上的白绒,像给茶叶披了层薄纱,不仅是模样上的点缀,里头藏着的学问可不少。懂行的人都知道,读透这毫毛的 “脾气”,收茶时才不容易走眼。

你见过茶芽刚冒头的样子吗?嫩芽尖上、嫩叶背面,那些白生生的毫毛可不是随便长的。茶树品种娇贵些,生长在云雾多的山场,采摘要么一芽一叶,要么一芽两叶,毫毛自然就密些。这些毫毛里藏着宝贝 —— 氨基酸、茶多酚这类好东西,泡在水里,茶汤就有了鲜爽的底味,香气也像被点燃的檀香,慢慢散开。这么说,毫毛多的茶,原料就一定好?倒也不全是。
可要是把毫毛多少当成唯一标尺,那就走进死胡同了。普洱茶这东西,是原料、手艺、仓储三样凑在一起的缘分。揉捻时力道稍重,干燥时火候略过,毫毛掉了些,难道茶就不好了?未必。有些老茶存了二三十年,毫毛早被时光磨得淡了,茶汤却像陈年的老酒,愈发醇厚 —— 你说这毫毛还能算唯一标准吗?

收茶时看毫毛,得顺着茶的性子来。新茶的毫毛,得瞧分布匀不匀,颜色正不正 —— 白中带点淡黄,摸上去软软的,跟茶叶贴得紧实,多半是嫩芽料,工艺也错不了,往后转化肯定有盼头。老茶呢?要是毫毛还能看得清,没霉味没怪味,那仓储条件绝对过关,品质没跑。可偏偏有人动歪心思,往茶叶上撒假毛充好货。这时候就得上手摸:真毫毛软得像绒毛,假的呢?糙得扎手,泡在水里还会沉渣,一喝就露馅!
藏家收茶时,把毫毛的门道摸透了,心里才更有底。专业的茶叶回收网里,行家们常说,评一款茶的价值,得像给人号脉,多搭几把才准。毫毛只是其中一脉,还得闻闻香纯不纯,尝尝味顺不顺,看看叶底软不软,仓储干不干净 —— 少了哪样都不行。

说到底,毫毛是普洱茶的一块 “敲门砖”,却不是 “通行证”。收茶时,既得瞅着毫毛里藏的原料信号,也得把其他讲究都过一遍。手里的茶拿不准?找家靠谱的茶叶回收网问问。那些行家眼里有光,手里有准头,一番掂量,总能给茶品估个实价,不亏了好茶,也不瞎了眼力。
茶叶回收网版权所有,发布者:茶叶回收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yhsw.com/6904.html